2010年2月17日星期三

关于春晚:中国人的人性密码

每年春节,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又要开始了。每年的春晚,都引起了许多观众的期盼,过年吃饺子,放鞭跑,贴对联,看春晚成了中国现代人们过年的主要方 式。当每家每户吃完年饭之后,接下来就是聚到一块看春晚,这种过节模式符合了中国人过节团圆的生活习惯。

按理来说,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是喜庆的日子,我不应该对这个节日里的喜庆气氛泼冷水,所有对喜庆的合法质疑应该被掩盖起来。但近年来,我发现,我们每 年的春节晚会渐渐远离了正常的喜庆气氛,越来越成为政府表现政绩的一场政治秀。春晚在最近几年里,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各种明星的登场,表演,春晚也一度被 许多学者批评为明星的名利场,春晚越来越远离当初举办春晚的初衷。

按道理,春晚不仅仅是某个明星登场的权力,它更应属于全民的一场娱乐晚会仪式。在最近几年里,春晚越来越让人们失望。我们在春晚里看到的民族文化越来越 少,有的一些京剧,但全都是一些老掉牙的名家名段。无一例外的是,每年的京剧段子往往都是以以前的辉煌来掩饰京剧在当今社会的尴尬。小品也是如此,在最近 几年我们几乎看不到新面孔,全都是一些老演员龚断着春晚的小品表演。每年的春晚还没开始,赵本山是不是参与演出,都会成为许多观众热议,关心,这不知是赵 本山的幸运还是春晚的不幸。这也说明了春晚现在所处的尴尬境地。远离民众的需求,一味通过赵本山丑化农民形象,歧视性浓烈的小品来撑门面。

话说赵本山的小品,从卖拐到卖车,再到去年的差钱,他所演的角色都是以丑化中国农民的形象出现。但他每年的小品也一样给很多观众带来欢乐,他似每年都能抓 到观众的心,通过一系列自我丑化的表演来迎合观众阴暗的心理需求。有一个讽刺意味的是,赵本山的小品在 中国大受迎,但一出国门,到美国表演时,却常常受到美国人的质疑与声讨,因为他的卖拐,卖车有歧视残疾人的嫌疑,所以他在第一次在海外演出受挫后,再也不 敢轻易再到国外去演出。

说实话,我在看赵本山的小品时我也会笑,但在笑过之后我会觉得自己有点可耻,竟然认同赵本山小品里的价值观。我发现,越来越娱乐化的今天,很多国民的整体 素质出现某种娱乐化下滑倾向。也许也有很多人与我有同感,但必竟是欢乐声太热烈,自己难以抗拒这种全民娱乐化的素质倾向。所以,也认同了赵本山小品的价值 观,努力说服自己这只是一个小品而以,没有什么可质疑。于是乎,赵本山的小品成为全民娱乐化最好的表现,他的第一次成功表明这种驱势的存在。从此,他一直 都是走这条路,一路过关斩将,荣登中国小品之王, 到现在每年他是否会参加春晚,都会成为观众关心的话题,春晚要到需要他的出现来撑局的境地。

其实,早在赵本山在春晚称霸之前,春晚的小品都是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天下。只是他们过于“不识时务”,遭到央视的封杀,至此,春晚再没有看到他们的身影。从 小品的质量上和幽默性和讽刺意味来讲,陈佩斯与朱时茂的《警察与小偷》、《吃面条》、《赶场》等小品更胜一筹。虽然赵本山的小品把全民喜剧娱乐的各种因素 发挥到极致,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虽然陈佩斯与朱时茂离开春晚多年,但他们的小品节目仍然是观众心目最好的节目。因为他们的小品表演都是在文化不同的层面。 赵本山的小品看起来更像一个笑话,只是引导喜剧的成氛,引导人们去笑,但笑过之后观众会有空无无物的感觉。而陈佩斯的小品更像一个幽默,不仅存在丰富的幽 默喜剧气氛,而且观众观看之后都觉得心里充实,引起观众对现实的反思。

陈佩斯的离开让很多观众失望,包括我在内。他太不听话,所以央视选择封杀他,选择了听话的,素质不太高,收徒还要行使跪拜之礼的赵本山。当很多人对陈的离 去惋惜时,赵的出现马上弥补了这一缺陷,他的小品渐渐地赢得观众的心,他一直走着尽量收集民间笑话里的故事弥补 创新方面的不足,以歧视下层民众,取笑别人的弱点为能事。赵本山的小品大获成功其实一个程度上也暗合了很多中国人的人性密码。

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是受封建专制统治的人,人性深深受到专制体制的影响。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是喜欢喜剧,讨厌悲剧。悲剧在中国没有市场,从中国的文化表现来 看,凡是喜剧性的东西哪怕再有失公理都不会引起观众的注意。因为中国人比较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实话。而在戏剧上来说,悲剧才是真正表现现实的剧目,表现艺 术功底的形式。世界历史上和中国历史上流传至今的戏剧都是悲剧。在西方,有莎蓊的 《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在中国也有《桃花扇》、《窦娥冤》等。

中国人喜欢娱乐化的喜剧早巳为人们所共知,从文化表现来看,像在民间流行的麻将文化、牌九等一些娱乐化,蚀化人性的文化糟粕更能为人们所接受。对于什么高 雅文化,琴瑟,绘画也只是一些文人过客弃之如履的奇技淫巧。在中国的文化方面来讲,就缺乏了西方自然科学方面,文艺方面的东西。所以,中国的文化里的糟粕 对人性的影响大于儒家伦理文化方面的影响。所以,为什么有人提出中国文化其实就是两个层面的文化,一个是由精英人士提出的儒家文化,一种是由民间里流传的 市井文化。

市井文化在中国民间的盛行也一度反映了中国人心理的极度空虚与无聊。精英文化的高深与教育的不普及让他们一直游走于官府主流文化之外,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只 仅仅限于家族观念与儒家文化的传承。文化的缺失,与长时间的空闲,造成了他们心理上巨大的真空,而良锈不齐的市井文化正好弥补了这一真空,成为主导他们人 性走向的决定性力量。

市井文化最主要的表现是它的娱乐性,只要引起全民的欢乐,娱乐的方式可以什么都不顾。娱乐是它主要发展方向,为了娱乐的需要,一切都是可以牺牲,包括真 实,良知,道德,公义。市进文化的流行也掩盖了人们的良知,对真、善、美的向往,造成的后果就是使人性受到了扭曲,它的娱乐性不支持人们理性的思考,不支 持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蔗蔽了人们对公义的理性诉求。这些我们可以从很多中国人的个人喜好发现,凡是喜欢吸烟,打麻将、看黄碟,黄色书籍的人群里他们没 有读书,思考,参加社会活动的习惯。在文化素养方面,他们更惯接触娱乐化的市井文化,在处理事物方面,他更多依赖于集体意识与权威。而一些喜欢读书,思考 的人们,他们的文艺素养倾向于高雅艺术,音乐;在处理事物进,他们更多强调个人意识,思维不会受限于某种权威。这就是不同文化对不同人群产生不同的结果, 形成各不同的人性特征。

近年来的春晚,正在朝着越来越严重的娱乐化倾向。政治秀,明星出场,强调娱乐,正成为春晚发展驱势。按道理,在春节喜庆的气氛里,我不应该对春晚有太多的 苛责,但是我发现,春晚的节目与赵本山小品越来越接近,它不再保持春晚原有的独立性,不断迎合中国人的娱乐化情趣。我想,这是不是他们也一样抓住了中国人 的人性密码,要走赵本山一样的发展道路,如果是这样,我真觉得可悲。

文/农人

[一种声音]中国春晚是一个“抗美”战场?

2010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在笔者欣赏中过去了。之 所以欣赏,是因为这次春晚“不差钱”是国际一流水平,水平也达到了县镇一级的水平。中央电视台“举国之力”,耗费巨大人力财力终于办出了这台晚会。给人的 印象,是在乡村大舞台兴办了一台类似北京天桥的杂耍,可喜可贺。

最可喜可贺的,除了照例保持一贯的“政治正确”教师爷面孔,在一个本来应该轻松愉快、忘记烦恼的新春佳节,仍旧将全国观众当成幼儿园稚童进行沉重的 政治教育外,还不忘记将春节晚会当成一场“抗美”战场。

笔者注意到,两个比较出彩的节目,可以说是郭冬临的《一句话的事儿》和赵本山的《捐款》。这两个小品,可能是除了刘谦魔术外,赢得掌声最多的节目。 说实话,两个小品具有相当的水平,可以算得一流。但是,很遗憾,其中很“政治正确”地加入“抗美”元素,就将一个优秀的节目变得令人作呕。

记得郭冬临的《一句话的事儿》是说中国人说假话成为习惯,几乎人人说假话,还包括善意的假话;到最后,善意的假话也显露出不善。切中时弊,让人在一 片笑声中反思习惯虚假的国民劣根性。可是,一句“咱中国人不能在美国人面前丢份”,就彻底地颠覆了整个作品的意义。因为这句看起来大义凛然的台词,其实就 是自欺欺人、色厉内荏的假话!单就剧情而言,美国人养育你中国儿子(至少是一半中国儿子),中国儿子回来看母亲,是人之常情;但就此而言,“咱中国人不能 在美国人面前丢份”本来就很丢人了;因为现实情况就是这样,就是美国人不断收养中国孤儿,中国的大人小孩不断地、削尖脑袋地移民美国,那些宣扬并且很“政 治正确”的人特别是官员,更是将子女亲属、资金以各种名义转移到美国。可是迄今,有几个美国孤儿被送到中国让中国人抚养?又有几个美国人梦寐以求地要移民 中国?!一个中国儿子(至少是一半中国儿子),被美国人养大,作为中国父亲,不但没有丝毫的感谢心情,而仅仅因为怕老婆没有带现金而请不起一顿饭,“在美 国人面前丢份”!是何等的虚伪!请为中国养儿子的美国人吃一顿饭,本来可以聊表谢意,可小品宣扬的是,“中国人不差钱”,能够请你吃饭;请你吃一顿饭,中 国人就“不在美国人面前丢份”了!却完全忘记了,这么多年,为养育中国儿子(至少是一半中国儿子),那个美国人父亲付出了多少心血!一顿饭,就是“不在美 国人面前丢份”唯一表示,哪怕半句问候与感谢辛苦的表达也没有。将请一顿饭作为对美国的挑战,确实也维护了中国短暂的面子,可是在一顿饭之外,所有面子可 以完全丢光;这样的“不丢份”,实在丢人到家了!

可是,就是这么一句“豪言壮语”,在场观众却爆发喝彩,声音震耳欲聋。就如鲁迅笔下的阿Q,在刑场上观看清政府屠杀革命党人发出的喝彩声一样激越与 亢奋!当然,这种喝彩声中,笔者相信一定有那些宣扬“政治正确”但同时又将子女亲属、资金以各种名义转移到美国的官员,有已经移民美国的平民,更有为数不 少的梦寐以求地要移民美国的人。所以,在这种喝彩中,笔者听到的不仅是阿Q的愚昧,而且更多的是“政治正确”的虚伪。一个让人在一片笑声中反思习惯虚假的 国民劣根性的小品,因为这一句台词,不仅颠覆了整个小品的精神,而且更加弘扬了“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的中国特色精髓。

赵本山的小品《捐款》,不容否认,笔者认为是这台晚会最有看头的节目。但是,这台和美国毫无关联的作品,不知是赵本山脑梗疾病没有痊愈还是小品作者 脑梗塞发作,在一个和美国毫无关联的作品中,硬要加进“抗美”的元素。一句“美国还要向我们中国借钱”,嘲笑美国,就活脱脱表现出某些人虚伪到家的品质。 首先,将外汇储备存入美国,完全是中国政府自觉的行为,不存在美国向“中国借钱”的问题;购买美国国债,也是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前的自觉行为,也不存在向 “中国借钱”的问题;金融危机后,美国确实希望中国多购买美国国债度过难关,但这也是政府自己的选择,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中国政府完全可以不 买,美国也没有用枪逼着中国买;反而是中国政府的官员和专家学者一再强调和解释买美国国债,“对中国有利”。那么,既然“对中国有利”就不应该被嘲笑;要 嘲笑,也就不存在嘲笑美国的问题,要嘲笑的也还是中国自己。其次,该嘲笑的,恐怕不是“美国还要向我们中国借钱”,而是中国“不差钱”。小品中,赵本山将 其亲家找老婆的本钱都阴差阳错地“捐献”了,把亲家气的猴急狗跳,仅仅是因为顾全“全球直播”而维护面子,才为赵本山不断圆谎,可见中国实际上还是“差 钱”,但为了面子也不得不掩盖老本“捐”光的事实。讽刺意义非常强烈;这揭露了“美国还要向我们中国借钱”、中国“不差钱”的本质何在。第三,赵本山既然 嘲笑“美国还要向我们中国借钱”,那么就应该是极其为中国的现在“盛世”无比热爱和无比自豪,那么就应该留在这个让他无比热爱和无比自豪的中国;可事实 是,他在去年却移民到与美国穿一条裤子的加拿大,为了成为比美国还“差钱”的加拿大人,不惜抛弃做“不差钱”的中国人!这里就有两个值得追究的问题,一是 赵本山本身的行动,是在嘲笑中国还是嘲笑美国?二是赵本山在投靠到与美国穿一条裤子的加拿大后,成为比美国人还“差钱”的加拿大人,他又有什么资格在自己 的作品中嘲笑美国?!

郭冬临的《一句话的事儿》中爆出“咱中国人不能在美国人面前丢份”的台词一样,在赵本山“美国还要向我们中国借钱”话语刚出,现场又爆发出震耳欲聋 的喝彩,似乎就象事前演练过,如此整齐与激烈。让笔者有一种浑身起鸡皮疙瘩、毛骨悚然的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为别的,就因为这些中国观众的愚昧可笑或虚伪做 作,到了毫无羞耻的程度。这种喝彩,不是为中国,而是为中国现存的狂妄自大、外强中干、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痼疾喝彩。在这种喝彩声中,笔者感到时间倒流, 恍惚回到鲁迅笔下的清末!

当然,笔者也知道,意识形态的主导者非常喜欢这种兴奋剂,为的是让中国公民在过度的兴奋中麻醉,忘记目前中国的真正处境是什么,忘记中国的各方面仍 然处在发展中,而是可以和美国抗衡的世界“第二”;目的就是为了人民陶醉在“强大”之中,忽略对官场权力为所欲为的视线;等到人民某一天清醒了,而这些掌 权的官员,也早已经将民脂民膏搜刮一空,并且和赵本山一样,成为了他们今天嘲笑的美国、加拿大或其他西方国家的公民。也许正是这样,中国一年一度欢乐祥和 的春节联欢晚会,要么就是国际一流耗费、县镇级别的水准,要么就是在稍微优秀的节目中,也要加进“抗美”的元素;将春节欢晚会,当成一个“抗美”的战场。

1950年代有一场抗美援朝,结果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国人用血肉喂养了一头封建王朝的白眼狼,对中国贻害不浅;那么现在抗美,援的仅仅是贪官腐败的 狂妄、虚伪和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