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0日星期三

Google的中国「蓝海战略」

上週二Google宣佈其「新中國政策」(註一),在互聯網世界激起陣陣漣漪:過去一段不短的時間,各國政府早已慣於將「進入中國市場」看成解決它們各自經濟困境的良方,但Google卻反其道而行,宣佈可能退出中國市場。上周二Google宣布其「新中国政策」(注一),在互联网世界激起阵阵涟漪:过去一段不短的时间,各国政府早已惯于将「进入中国市场」看成解决它们各自经济困境的良方,但Google却反其道而行,宣布可能退出中国市场。 Google這項舉動,不應割裂地演繹為一間公司的政策,而應更宏觀地看成是為各種企業甚至國家的新中國政策。 Google这项举动,不应割裂地演绎为一间公司的政策,而应更宏观地看成是为各种企业甚至国家的新中国政策。

從Google的聲明看來,使其「威脅」退出中國市場的導火線,是它所指「來自中國」的網上攻擊,至於「幕後黑手」,該公司點到即止沒有說是中國政府,雖然有些人認為它已強烈地暗示了這個想法;到底,誰從這些攻擊獲得最大的利益?从Google的声明看来,使其「威胁」退出中国市场的导火线,是它所指「来自中国」的网上攻击,至于「幕后黑手」,该公司点到即止没有说是中国政府,虽然有些人认为它已强烈地暗示了这个想法;到底,谁从这些攻击获得最大的利益? 如果發動攻擊的是一個人,我們通常以「黑客」稱之,但如果發動攻擊的是一個國家,我們可以怎樣稱呼它呢?如果发动攻击的是一个人,我们通常以「黑客」称之,但如果发动攻击的是一个国家,我们可以怎样称呼它呢? Google 視這些攻擊為駱駝背上的最得一根稻草,陰謀者則可演繹為Google以此為藉口,到底這事誰「是」誰「非」,套一句陳腔濫調,則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 Google视这些攻击为骆驼背上的最得一根稻草,阴谋者则可演绎为Google以此为借口,到底这事谁「是」谁「非」,套一句陈腔滥调,则是「观点与角度」的问题。 但Google今次將事情連繫到一個更長期的問題:中國政府要求Google.cn的搜尋器按其審查規定過濾結果。但Google今次将事情连系到一个更长期的问题:中国政府要求Google.cn的搜寻器按其审查规定过滤结果。

Google.cn自二零零六年運作起,一直抗拒所謂「依法」審查內容,該公司指,進入中國市場是希望這種情況日後會改善,但事與願違:中國政府不單恒常地針對該公司,自去年起更向它實施制裁,中國的防火長城甚至把Google的服務「定期」隔於牆外,令有些網民戲稱這是Google的生理週期。 Google.cn自二零零六年运作起,一直抗拒所谓「依法」审查内容,该公司指,进入中国市场是希望这种情况日后会改善,但事与愿违:中国政府不单恒常地针对该公司,自去年起更向它实施制裁,中国的防火长城甚至把Google的服务「定期」隔于墙外,令有些网民戏称这是Google的生理周期。 中國政府的行動顯示其要加強操控互聯網,正與Google的期望完全相反。中国政府的行动显示其要加强操控互联网,正与Google的期望完全相反。

Google的聲明指,這類來自中國的網絡攻擊包括使用釣魚(phishing)電郵,監視軟件和黑客程式竊取Google使用者的電郵密碼。 Google的声明指,这类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包括使用钓鱼(phishing)电邮,监视软件和黑客程式窃取Google使用者的电邮密码。 以筆者所知,在香港,每逢選舉期,這些技倆也普遍地用於一眾泛民的候選人及其助選團身上。以笔者所知,在香港,每逢选举期,这些技俩也普遍地用于一众泛民的候选人及其助选团身上。 雖然這些攻擊一般來說很難捉到幕後黑手,但將這些攻擊說成是個別事件卻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虽然这些攻击一般来说很难捉到幕后黑手,但将这些攻击说成是个别事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由於Google的聲明內關於這些網絡攻擊的資料有限,上週整個世界無數人士就作了各種各樣的猜測,首先,Google這樣做的目的,真是純粹因為與其宏遠的價值觀和目標,和公司的社會責任?由于Google的声明内关于这些网络攻击的资料有限,上周整个世界无数人士就作了各种各样的猜测,首先,Google这样做的目的,真是纯粹因为与其宏远的价值观和目标,和公司的社会责任? 雖然很多人為Google的膽色擊掌歡呼,但其實更多內地網民不想它撤離。虽然很多人为Google的胆色击掌欢呼,但其实更多内地网民不想它撤离。 Google的做法得到雅虎(據說也是受攻擊的公司之一)支持,但雅虎的中國合作伙伴、雅虎擁有四成股權的阿里巴巴卻反指雅虎「草率」,自己就必定聽聽話話,遵守一切中國法律,其他公司如微軟和百度亦不認同Google撤退。 Google的做法得到雅虎(据说也是受攻击的公司之一)支持,但雅虎的中国合作伙伴、雅虎拥有四成股权的阿里巴巴却反指雅虎「草率」,自己就必定听听话话,遵守一切中国法律,其他公司如微软和百度亦不认同Google撤退。 各方指指點點,但Google這樣做實情是為了什麼?各方指指点点,但Google这样做实情是为了什么?

是撤退?是撤退? 是進攻?是进攻?

中國的輿論率先指出,Google退出只不過因為其市場佔有率只有三成,輸給土產的搜尋器百度的三分二市場佔有率。中国的舆论率先指出,Google退出只不过因为其市场占有率只有三成,输给土产的搜寻器百度的三分二市场占有率。 筆者認為,這是典型的「大中國」思維,卻非事實。笔者认为,这是典型的「大中国」思维,却非事实。 中國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三成的佔有率一點也不少。中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三成的占有率一点也不少。 微軟和雅虎的搜尋器市場佔有率遠低於三成,但這些公司沒有宣佈退出中國市場。微软和雅虎的搜寻器市场占有率远低于三成,但这些公司没有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Google是一間遠比百度龐大、市值高、現金多的公司,相對於它投入在各種各樣長遠,或是「唔等使」的計劃,在中國的一點點虧損,根本算不上什麼。 Google是一间远比百度庞大、市值高、现金多的公司,相对于它投入在各种各样长远,或是「唔等使」的计划,在中国的一点点亏损,根本算不上什么。 Google敗走中國,只不過是井底蛙之見識。 Google败走中国,只不过是井底蛙之见识。

筆者認為,Google考慮退出中國市場的主要「消極」可能性,是風險原因。笔者认为,Google考虑退出中国市场的主要「消极」可能性,是风险原因。 「不為也,非不能也」可以破壞公司聲譽,更可能令公司毁於一旦。 「不为也,非不能也」可以破坏公司声誉,更可能令公司毁于一旦。 Google從分析中,得知這些網絡攻擊針對一些異見人士,如果他們「不為」,知而不行,便要冒很大的風險,而這些風險,不只令公司變得聲名狼藉。 Google从分析中,得知这些网络攻击针对一些异见人士,如果他们「不为」,知而不行,便要冒很大的风险,而这些风险,不只令公司变得声名狼藉。 大家或許還記得雅虎因為「遵守」中國法律,將山西記者師濤的資料交給國內執法者的個案:雅虎的主席楊致遠要親自出席美國國會的聽證會解釋事件,還要鞠躬道歉和賠償數以百萬美元給師濤的家人。大家或许还记得雅虎因为「遵守」中国法律,将山西记者师涛的资料交给国内执法者的个案:雅虎的主席杨致远要亲自出席美国国会的听证会解释事件,还要鞠躬道歉和赔偿数以百万美元给师涛的家人。 這種事情,對於一間龐大的國際企業而言,所受的損害並非丁點盈利可以彌補。这种事情,对于一间庞大的国际企业而言,所受的损害并非丁点盈利可以弥补。 萬一同樣事情發生在Google這間以〝do no evil〞為取向的公司,代價會遠比雅虎來得要高。万一同样事情发生在Google这间以〝do no evil〞为取向的公司,代价会远比雅虎来得要高。

另一個「事實」的可能性,是美國政府藉Google出手向中國施壓。另一个「事实」的可能性,是美国政府借Google出手向中国施压。 筆者認為這個可能性極高。笔者认为这个可能性极高。 傳聞美國國務卿希拉莉數週前曾與Google的行政總裁Eric Schmidt共晉晚餐,而筆者得知稍後她更將會在華盛頓與一些中國著名博客會面,討論網絡自由。传闻美国国务卿希拉莉数周前曾与Google的行政总裁Eric Schmidt共晋晚餐,而笔者得知稍后她更将会在华盛顿与一些中国著名博客会面,讨论网络自由。 其實,在奧巴馬早前訪華時已有傳聞他將在北京與博客會面,也許為了保持當時良好氣氛,事情卻拖至如今。其实,在奥巴马早前访华时已有传闻他将在北京与博客会面,也许为了保持当时良好气氛,事情却拖至如今。 加上美國政府也就Google所述及的網絡攻擊向中國政府作出外交照會,從各樣的蛛絲馬跡看來,整件事件顯然是有計劃的政治事件。加上美国政府也就Google所述及的网络攻击向中国政府作出外交照会,从各样的蛛丝马迹看来,整件事件显然是有计划的政治事件。

即使多數人形容Google在撤退,但筆者認為Google此舉的「積極」可能性,是其「藍海戰略」:開創一個沒有對手的新市場。即使多数人形容Google在撤退,但笔者认为Google此举的「积极」可能性,是其「蓝海战略」:开创一个没有对手的新市场。 在傳統的產品和服務而言,一間公司退出市場是真的撤離。在传统的产品和服务而言,一间公司退出市场是真的撤离。 舉例來說,如果汽車公司離開一個市場,就無法在那個市場出售汽車,一家航空公司離開了一個國家,就沒有人可在該國乘搭其航機。举例来说,如果汽车公司离开一个市场,就无法在那个市场出售汽车,一家航空公司离开了一个国家,就没有人可在该国乘搭其航机。 但互聯網服務卻不一樣,Twitter和Facebook只在美國設伺服器,但卻在全球提供服務,包括不歡迎他們的中國或伊朗,影響著這些國家。但互联网服务却不一样,Twitter和Facebook只在美国设伺服器,但却在全球提供服务,包括不欢迎他们的中国或伊朗,影响着这些国家。 從這角度看,「撤離」這種說法便會不攻自破。从这角度看,「撤离」这种说法便会不攻自破。

所謂Google「進入」和「撤離」中國的定義,只不過是否在那裡設伺服器、租寫字樓和請人而已,但在互聯網世代這些都未必須要。所谓Google「进入」和「撤离」中国的定义,只不过是否在那里设伺服器、租写字楼和请人而已,但在互联网世代这些都未必须要。 Google與其忍受中國政府施加在本土搜尋服務帶來的麻煩,倒不如關掉那部份的服務,而將伺服器設在中國以外提供服務,例如Gmail等。 Google与其忍受中国政府施加在本土搜寻服务带来的麻烦,倒不如关掉那部份的服务,而将伺服器设在中国以外提供服务,例如Gmail等。 老實說,兩者的分別,在今天來說分別並不大。老实说,两者的分别,在今天来说分别并不大。 中國是全球互聯網用戶最多的國家,與其在國內受氣,Google甚至美國政府何不推出翻牆軟件,協助更多中國用戶翻牆,呼吸自由空氣,成為全球自由互聯網用戶的生力軍?中国是全球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与其在国内受气,Google甚至美国政府何不推出翻墙软件,协助更多中国用户翻墙,呼吸自由空气,成为全球自由互联网用户的生力军? 現在這些軟件多是由資源有限的非政府組織如Tor計劃或「自由門」等提供,在研發、支援上限制頗多。现在这些软件多是由资源有限的非政府组织如Tor计划或「自由门」等提供,在研发、支援上限制颇多。 如果Google委派一、二百個研究員開發一套更強的翻牆軟件和持續更新,情況必定改觀。如果Google委派一、二百个研究员开发一套更强的翻墙软件和持续更新,情况必定改观。

如果Google真的這樣做,便能創造一個新的市場:真的進入它被拒的國家,以自由資訊吸引眾多今天不能方便地使用其服務的數億中國網民,正正是百度得到政策協助而「坐享其成」的市場。如果Google真的这样做,便能创造一个新的市场:真的进入它被拒的国家,以自由资讯吸引众多今天不能方便地使用其服务的数亿中国网民,正正是百度得到政策协助而「坐享其成」的市场。 相比向這些政府叩頭,仍只能在大幅受限制的情況運作,獲取細小的市場佔有率,確是「除笨有精」!相比向这些政府叩头,仍只能在大幅受限制的情况运作,获取细小的市场占有率,确是「除笨有精」! Google作出「威脅」前,顯然知道中國政府不易讓步,故必已有兩手準備。 Google作出「威胁」前,显然知道中国政府不易让步,故必已有两手准备。 但更精彩的戲碼還在後頭:其它公司如微軟和雅虎會如何回應呢?但更精彩的戏码还在后头:其它公司如微软和雅虎会如何回应呢? 他們會束手讓Google獨自在藍海揚帆,而且還能站在道德高地,而自己卻繼續甘於屈服於大中國的淫威下嗎?他们会束手让Google独自在蓝海扬帆,而且还能站在道德高地,而自己却继续甘于屈服于大中国的淫威下吗?

網絡戰爭令商業和政治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規矩也不再一樣,Google更再一次迫使我們「在盒子外思考」,不依章法出牌。网络战争令商业和政治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规矩也不再一样,Google更再一次迫使我们「在盒子外思考」,不依章法出牌。 未未,因此而變得不一樣,也希望可以更自由。未未,因此而变得不一样,也希望可以更自由。

没有评论: